黨群園地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人民志愿軍為援助朝鮮人民抵抗美帝國主義侵略,保衛中國安全而進行的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第33屆總統H.S.杜魯門于6月27日發表聲明,宣布派兵入侵朝鮮,并以其海軍第7艦隊侵占中國領土臺灣。7月7日,美國又操縱聯合國安全委員會通過非法決議,組織“聯合國軍”,并以美國遠東軍總司令D.麥克阿瑟為總司令(后由M.B.李奇微M.W.克拉克先后接替),擴大侵朝戰爭規模。朝鮮人民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和勝利的反擊。9月15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乘朝鮮人民軍主力在朝鮮南部洛東江地區作戰之際,于朝鮮西海岸仁川實施登陸,并繼續向朝鮮北部地區進攻。
中國人民一貫主張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一切國際爭端,對于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表示極大義憤。6月28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嚴厲譴責了美國對朝鮮和中國領土臺灣的侵略,并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同日,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發表聲明,嚴正指出:美國政府決定以其第7艦隊占領臺灣“乃是對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中國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臺灣而奮斗到底”。當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軍擴大侵略戰爭,向三八線大舉進攻時,周恩來總理于9月30日更進一步警告美國侵略者:“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泵绹鵁o視中國人民的一再警告,于10月初以其侵略軍大舉越過三八線,向中朝邊境進犯,同時以飛機不斷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的城鎮和鄉村,企圖迅速占領全朝鮮。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伊始,正致力于醫治長期戰爭所造成的創傷,恢復經濟,鞏固政權,亟需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而美帝國主義蓄意同中國人民為敵,將戰爭強加到中國人民頭上。中國人民義憤填膺,忍無可忍。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根據中國人民的意志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要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開赴朝鮮,同朝鮮人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由此,中國人民志愿軍開始了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的主要作戰對象,資本主義世界最大工業強國的具有第一流技術裝備的美國侵略軍,它掌握了原子彈和當時最新的軍事技術,既握有制空權,又擁有制海權,它所實施的是現代化陸??哲娐摵献鲬?。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戰爭初期既無海軍,又無空軍,后來雖然有了少量的空軍,也主要用于掩護交通運輸干線,還不能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陸軍裝備也相當落后,部隊機動基本靠徒步進行。武器裝備上的劣勢給志愿軍作戰帶來很多困難。但是,美帝國主義進行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失道寡助,在持久作戰中,軍隊士氣日趨低落,內部矛盾日益加??;中朝人民軍隊進行的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得道多助,內部團結,土氣高昴,面對技術裝備絕對優勢之敵,敢于斗爭,敢于勝利。
戰爭的主要戰場在朝鮮半島北半部,東西瀕海,地幅狹長,山高林密,不便于大兵團實施廣泛機動,現代化技術裝備作用的發揮也受到一定限制,而便于實施登陸作戰,便于利用山地組織防御。
此次戰爭是異常激烈的,噴氣式飛機的大量使用和某些重要戰役戰斗的炮火密度都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水平,而且軍事斗爭與政治斗爭交織進行,斗爭非常復雜。戰爭規模也愈來愈大,到戰爭結束時,戰爭雙方投入戰場的兵力達到最高峰,總共已有300多萬人,同戰爭初期相比,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增加了2.5倍,中朝人民軍隊增加3.5倍。在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發揚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以高度的勇敢精神和極大的創造性,忍受并戰勝了由于技術裝備劣勢而給作戰行動、交通運輸、物資供應等等方面所造成的難以想象的困難,不斷取得勝利。中朝人民軍隊愈戰愈強,戰局的發展對中朝人民軍隊愈來愈有利,這是戰爭發展的總趨勢。
抗美援朝戰爭,分兩個作戰階段。第一階段,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朝人民軍隊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連續進行了五次戰役。其特點是,戰役規模的夜間作戰和很少有戰役間隙的連續作戰,攻防轉換頻繁,戰局變化急劇。第一次戰役,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利用敵人認為中國不會出兵而瘋狂分兵冒進的錯誤,及時發起突然的反擊,殲敵1.5萬余人,把敵人從鴨綠江邊打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美帝國主義企圖一舉吞并全朝鮮的侵略計劃,初步穩定了戰局?!奥摵蠂姟痹獯舜驌艉?,雖已發現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但認為中國出兵不多,再次以迅速侵占全朝鮮為目的,大舉北犯。中朝人民軍隊利用敵人的錯覺,故意示弱,采取誘敵深入的戰法,將敵誘至預定地區后,分別于11月25日和27日,先后對西線和東線之敵發起猛烈反擊,舉行了第二次戰役。經激戰,殲敵3.6萬余人,粉碎了敵人進攻,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地區以外的全部土地和三八線以南的甕津半島、延安半島,扭轉了朝鮮戰局?!奥摵蠂姟蓖说饺司€以后,利用原有陣地組織防御,企圖爭取時間,整頓軍隊,再舉北犯。中朝人民軍隊不給敵人喘息機會,于12月31日發起第三次戰役,殲敵1.9萬余人,將敵人趕到37‘線附近地區,解放了漢城?!奥摵蠂姟睘橥旎財【?,乘中朝人民軍隊未得休整補充之際,于1951年1月25日又發起全線進攻。 中朝人民軍隊克服部隊疲勞、兵員不足、糧彈缺乏等困難,以頑強阻擊、猛烈反擊和機動防御的戰法,進行了第四次戰役。奮戰至4月21日,殲敵7.8萬余人,將敵人阻止在三八線附近,達到了爭取時間,掩護志愿軍新入朝兵團集結,大量殺傷敵有生力量的預期目的。為了繼續大量殲敵,中朝人民軍隊于4月22白舉行了第五次戰役,先后在西線和東線向“聯合國軍”發起猛烈進攻,各殲敵一部,接著在運動防御中大量殺傷敵人。戰役至6月10日結束,共殲敵8.2萬余人。中朝人民軍隊經過上述五次戰役,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三八線,并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南部附近地區,迫使“聯合國軍”轉入戰略防御并接受停戰談判。
第二階段,從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戰爭結束,中朝人民軍隊以陣地戰為主。其特點是,邊打邊談、打談配合,戰線相對穩定,作戰行動多屬局部性質,但戰爭雙方都力圖爭取主動,以打破僵局。在橫貫朝鮮250公里的綿亙戰線上,戰斗從未間斷過,有時還非常激烈。這個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實行“持久作戰,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充分發揮群眾的勇敢和智慧,創造出以坑道為骨干的、同野戰工事相結合的堅固防御陣地,粉碎敵人多次局部進攻,勝利地進行了1951年夏秋防御作戰和上甘嶺戰役,并粉碎了美軍以切斷中朝方面運輸補給為目的的“絞殺戰”和以制造疫區、使中朝方面喪失戰斗力為目的的細菌戰。為了配合停戰談判和改善自己陣地、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中朝人民軍隊在“零敲牛皮糖”即打小殲滅戰的思想指導下,主動地對敵發動了多次戰術性的反擊作戰,成連,成營地殲滅敵人,積小勝為大勝,大量殲滅了敵人有生力量。1953年7月,為促進朝鮮停戰的實現,又發起較大規模的陣地進攻戰役——金城戰役殲敵5萬余人。由于中朝人民軍隊的英勇作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抗美援朝戰爭即以中朝人民的勝利和美帝國主義的失敗宣告結束。
在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共斃、傷、俘“聯合國軍”及南朝鮮軍70萬余人,自己傷亡、失蹤36萬余人。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將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三八線,并將其遏制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從而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保衛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為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世界人民的反帝斗爭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人民志愿軍不僅圓滿地完成了祖國人民交給的光榮使命,而且鍛煉了自己,取得了在劣勢裝備條件下戰勝現代化優勢裝備之敵的極為寶貴的經驗,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把自己的軍事斗爭藝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